xyzxyzxyzxyzxyzxyzxyzxyzxyzxyz

【黃小琪 花蓮壽豐】

面臨農村人力老化,如何讓青農快速進入農作栽種,並站穩腳步是主要工作,花蓮有機青農人鄒仁方,透過進修新竹客家人游和貴,所發現的「硬質穴盤栽培手藝」,成功經營有機菜園,如今又把手藝傳承,給新一棒在地青農,真正做到農業手藝的世代傳承。

我做傳統農業的時刻,幾近沒設施上架。

在揭曉會上談轉作有機的契機,花蓮青農鄒仁方的先生,是坐在台下,專程從竹東趕來的,農業科技研發公司老闆游和貴,游老闆發現的硬質穴盤栽培手藝,就是透過特製的模板,藉由一個孔一株苗,直到採收都沒必要移植,省時又能量化,讓鄒仁方種起菜來更有用率。

你看這個菜,品質喔(很好)。

鄒仁方位於壽豐的有機溫室,範圍良好,他說曩昔農業都是家庭式傳承,很少有人會打破隔膜,去教生疏人手藝,成功轉型有機墾植要感謝游先生。

花蓮有機青農 鄒仁方:「我們是很懇切的,去竹東拜託先生說,能不克不及來花蓮幫我看一下,我的農場可以怎麼做,先生說,假如你賣力的做我就真正教你。」

農業科技研發業者 游和貴:「肯進修的這些青農,他們常叫我教員,我常跟他們說不是要叫我老師,我說人人一路打拚,因為我進展我還有的時候,我進展農業可以再多走1、20年,而把這後面的農業全部帶(動)起來。」

是否是溫室是我們有機農必須要的。

由花蓮縣各鄉鎮農會選舉,所謂跨世代農人分享經驗傳承,目下當今更年青一點的,花蓮青農聯誼會長葉俊良,就是鄒仁方的學生,一樣要把科技化蔬菜栽種體式格局傳下去。

花蓮青農聯誼會長 葉俊良:「他(鄒仁方)種什麼然後我就學什麼,以如許子相傳啦,其實也是就是薪火相傳延續下來,然後他會的他也劃定我必然要會。」

竹東客家人游和貴所發現的,硬質穴盤栽培手藝,確立10年來已積累推行到各地,稀奇是在花蓮有機葉菜類成效顯著,不但讓台灣的有機科技,跨過了中心山脈,更讓分歧族群的師徒3人,一路為有機農業的推行繼續打拚。

加油加油加油。



來自: http://n.yam.com/Article/20190507607002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owenr52058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